国际贸易问题
  • 择地而生
  • 2020-2-4 18:05:58
  • 浏览
摘要: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发挥外商主力军的作用、释放民营企业活力、鼓励发展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出口出现奇迹增长的关键动力。这些因素要么降低了出口的成本,要么提升了资本/劳动力和产

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发挥外商主力军的作用、释放民营企业活力、鼓励发展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出口出现奇迹增长的关键动力。这些因素要么降低了出口的成本,要么提升了资本/劳动力和产出/要素比。本文围绕以上动力,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贸所走过的道路,提炼出对这些要素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40年的经验说明,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紧紧把握世界潮流的变化、打开国门利用国外资源是中国外贸取得成功的关键。未来中国的发展要依靠国内巨大市场所具有的规模经济优势,立足全球价值链下游比较优势,实现从"工厂经济""总部经济"的转变。

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金字塔",且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基于全部样本匹配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使得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按地理区位分组的结果表明,出口使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相对提高,按企业规模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逆规模"特征,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按行业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资源品进口价格上升、消费品进口价格上升都会引致中国国内消费价格上升,资源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成本增加效应,消费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需求结构升级效应;中间品进口价格上升对我国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效应不稳定、影响方向不确定,原材料类中间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成本下降效应和成本上升效应,机器设备类中间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质量升级效应、成本转嫁效应和效率提升效应。在制定政策应对外部冲击对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时,中国政府应依据进口商品的特点和属性,制定有差异的政策。

入世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的质量地位有所下降,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质量水平及其排名均在提升,出口技术结构的优化可以逐渐纠正整体出口质量的劣化;中国出口质量的产品异质性先减弱后增强,目的地异质性明显减弱,对美国的出口质量已领先亚洲新兴市场;结构分解结果表明持续贸易关系出口质量的降低和高质量贸易关系的退出是造成入世后中国整体出口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前者的改善和后者的进入更是金融危机前后和20122014年中国出口质量水平提升的关键结构性因素。